由於台灣位於東亞交通要道之上,因此成為各民族的必經之地,也造就台灣多元的文化型態,以及活潑奔放的海洋性格。但是當 1683 年台灣被清帝國收入版圖後,在陸權思維的治國理念下,台灣是皇帝眼中不受重視的邊陲之地,是「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的雞肋之島,也是官員筆下「男無義,女無情」的瘴癘之地。但是在日本眼中,台灣就像是一顆未經雕琢的原鑽,甚至願意為她一戰,1895年的夏天,日本如願以償的的得到台灣。不久便派遣大軍前來接收戰利品,其中還包括皇室成員。但是台灣人民卻不願意被異族統治,他們以激烈的手段以及原始的技術不斷讓日軍付出慘痛代價,原本一場輕鬆的接收之旅,整整拖了血腥的兩個多月,最後才讓台灣人屈服。
身為台灣新主人的日本,既是一個海洋國家,又是新興的殖民強權,對台灣的看法自然迥異於老東家滿清政府。在大勢底定後,日本隨即組成調查隊,將整個台灣走過一遍,在嚴謹的科學精神、縝密的數據分析及理性的研究方法中,台灣豐富的樣貌第一次呈現在世人面前。很顯然的,日本是以一種現代化的思維來管理台灣,僅僅就20多年前,日本甫從幕末動亂中穩住腳步,隨即她就大步邁進,將日本從武家政治改變成為憲政法治的現代化國家。
紀登斯(A.Giddens)曾指出現代性(modernity)的制度面向為:工業主義、資本主義、監控體系及軍事權力。做為一個新興的現代化霸權國家,日本以現代化的科學方法統治台灣,而教育即是展現國家意志的最佳場域。經過20多年的統治,台灣蛻變為一個現代化地區與她的殖民母國並無二致,而新一代的台灣知識份子也開始思考台灣未來的走向,蔣渭水的這篇〈臨床講義〉便在這種時空環境下出現。身為醫生,他有更多的機會看到台灣社會的黑暗角落,也讓他對殖民統治有更深一層的體悟。不同於老一輩充滿主觀意念的亡國悲情,蔣渭水涵化了國家意識,企圖建立國族概念,將自己的漢族傳承從大和體系中分割出來,因此他在文中才會寫道:「明顯地具有黃帝、周公、孔子、孟子等血統。」而他也從台灣的歷史傳統中發現台灣豐富活潑的文化樣貌,但因陸權思想主導,使台灣未能展現她的優越性。現在雖然易幟而治,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積習已深不易輕改,要恢復其本性仍待努力。在這裏,蔣渭水沒有異族統治的恥辱,反而以一種客觀的立場來比較清、日統治台灣的差異。而在這裏,他也毫不客氣的批判了台灣當時的社會氛圍:人心澆薄、短視近利、貪生怕死、迷信無知…而且對國際現況的無知到令人害怕的地步。若對照當時其他記載,可以發現蔣渭水的觀察真是一針見血。作為一位醫生,除了觀察、診斷病情之外,還需針對病況對症下藥,因此蔣渭水開給台灣這位病人的藥方即是:
正規學校教育- 最大量、補習教育-最大量、幼稚園-最大量、圖書館-最大量、讀報社-最大量

在此不難看出,蔣渭水關心的不是如何讓人民擁有最多錢,而是如何豐富人民的心靈世界,唯有擁有現代化的識見時,才能為台灣的未來找出下一步。而大正時期的民主氛圍也為蔣渭水提供了一展長才的舞台。 1921 年起,他與同志成立台灣文化協會,推動文化紮根的工作,除下鄉舉辦演講及播放電影外,他還號召年輕學子成立夏季學校,將現代化知識有系統的推展到台灣的各個角落。同時他也循體制內改革,在1920年發起「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為台灣爭取應有的民主權利,而他本人更因多次進行公眾運動而被逮捕。薩依德 ( Edward Said 1935-2003 ) 在《知識份子論》一書中認為:「知識份子代表著解放和啟蒙,但從不是要去服侍抽象的概念或冷酷、遙遠的神祇。知識份子的代表─總是關係著、而且應該是社會裏正在進行中的有機部份:代表著窮人、下層社會、沒有聲音的人、沒有代表的人、無權無勢的人。」這樣的一番話,正是蔣渭水的最佳寫照。作為一位知識份子,蔣渭水發揮了他的專業,致力於社會的進步,而他的同志及後繼者也接棒而起,甚至成為後期台灣民主運動的寶貴資產。同時他也發揮了高度的道德勇氣,以單薄的力量向國家機器無懼的言所應言。而他的名言:「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搬移至今日仍是擲地有聲的金玉良言,無怪乎他是現今台灣政局中的最大公約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1a2 的頭像
    m1a2

    決定長住台灣的北極熊

    m1a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