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這個故事實在有一點老梗。為什麼?一個女孩出生時自己的臠生兄弟及母親雙雙因難產而亡,而她又生在必須有男丁繼承酋長的家裏,但是憑著她的努力及家人的支持,她終於擺脫成見,得到族人的肯定。像不像台灣一些鄉土劇?但是在年僅12歲的女主角詮釋以及紐西蘭那海天一色的美景加持下,整部電影自成一格,令人感動不斷。

故事大綱

毛利人一直深信自己的祖先派凱亞(Paikea),騎著鯨魚帶領族人來到紐西蘭的一座濱海小村莊 。在一千多年的代代相傳之下,酋長都是由家中長子來繼承。酋長的長子波魯朗伊,生下了一對龍鳳胎,可惜男嬰夭折,妻子也因為難產而不幸死亡,只留下了雙胞胎之中的女嬰,取名為「小派」。
她的父親在雙重打擊之下萬念俱灰,於是把她交給祖父母撫養,一個人離家遠去。她的祖父就是酋長柯洛,他拒絕接受小派繼承他的衣缽,甚至覺得小派的誕生為部落帶來不幸,不過她的祖母芙拉兒,倒不認為這是血脈的中斷,只覺得這個孩子迫切地需要愛。
後來,柯洛學會了如何愛這個孩子。當小派的父親波魯朗伊成為國際知名藝術家,闊別十二年再度返回家中的時候,柯洛希望每件事都可以迎刃而解,波魯朗伊會欣然地接受宿命,繼承他的衣缽。可惜波魯朗伊根本沒有當酋長的意願,他在實質上和精神上,都已經遠離了他的族人,在和柯洛大吵一架之後,他再度決定離開這個家,甚至要求小派跟他一起去,但小派認為祖父需要她。
柯洛被信仰已久的傳統所蒙蔽,就連芙拉兒也無法說服他,接受小派成為他的血脈繼承人。於是柯洛要求族人把家中的十二歲男孩,都帶來接受他的訓練,他認為只要嚴格地教授古老的吟誦、部落的傳說和武士的戰技,就可以找到適合的繼承人了。柯洛是小派最敬愛的一個人,可是她不得不違背千年的傳統,才能達成她與生俱來的天命,此時,在海洋的深處,有一大群鯨魚正向這個小村落游過來…


片中的女主角飾演一個毛利酋長的孫女,眾所週知,毛利人是紐西蘭的原住民,並擁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但是在西方強勢文化的陰影下,毛利文化卻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電影裏面,酋長亡族滅種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毛利人已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因此他渴望新生命的降臨能為族人的出路帶來一絲光明。但是男嬰的夭亡,讓他希望破滅。孩子的父親受不了此種打擊而赴歐遠遊,並在異鄉另組家庭。酋長對小女孩有著很複雜的情緒,他疼她、寵她,卻又疏離她,只因為她是個女人,沒有帶領族人走出困境的天命。
有著重男輕女觀念的台灣人在看這種描繪重男輕女傳統的電影時,應該很容易體會,因為我們的文化裡就有一模一樣的不平等。而電影中有著強烈的女性自主意識,少女偶爾會質疑自己,甚至懼怕自己無法承擔這樣的使命,但她仍繼續偷練祖先的歌,偷學舞棍,她不曾因為自己是女生就放棄當酋長的本能,即使面對酋長祖父的震怒,她仍然沒有放棄她的初衷,這種與生俱來的陽光性格很令人動容,更難得的是,導演並沒有落入意念先行的俗套,他讓一個12歲的小女孩因以自己是派凱亞的子民為傲,也因為自己的不服輸個性而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酋長的接班人,動機就是那麼單純,純真卻又令人不捨。
雖然片中風景明媚,主題激勵人心,但是整部電影卻有種無法言傳的哀傷,籠罩整部電影。因為族人走不出黑暗,少女和老酋長都得在深夜呼喊他們信仰裡的鯨魚。不一定每一個紐西蘭人都會去參觀毛利人的神聖殿堂,以及看毛利人殺氣騰騰的舞蹈,但是相較於台灣或其他大多數國家的原住民政策,紐西蘭可能是過最尊重原住民的國家。紐西蘭政府把毛利文化當成國家特色,毛利人的文化總在第一時間映入眼簾,毛利文也仍在紐西蘭各地現身,電影中的毛利人碰鼻子表示友好,吐舌頭代表威嚇,他們也尊崇戰士等等這些基本的毛利文化幾乎每個去過紐西蘭的人都能輕易接觸到,那麼,毛利人為何還如此哀傷?毛利人的敵人又在哪?
其實整部片都沒有出現白人,電影中描繪的毛利人之哀並不來自表面的種族不平等,而是毛利文化就是會逐漸消失的喟嘆,這種深層哀愁的刻畫,超越了許多只描繪原住民現實面不平等的作品,因為這種哀傷是無解卻又如影隨形的。騎鯨少女雖暫時為族人文化爭取一席地位,但不管是少女還是酋長面對文化消逝的宿命恐怕都無法可解,反倒是這部模糊不清的電影讓毛利文化再活了一次,還傳揚到全世界。
在台灣,最富海洋性的部族,當屬生活在蘭嶼的達悟人。但是,他們沒有毛利人幸運,迎接他們的只有謊言與漠視。夏曼‧藍波安在他的作品《冷海情深》及《海浪的記憶》中,反覆提及族人面臨的文化困境,以及他那種「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憾恨。在紐西蘭,毛利人看見自己,相信自己,因此透過這部電影《鯨騎士》來說出自己的自豪,那台灣呢?達悟人鯓?還有許許多多找回自己名字卻找不回自己文化歸屬感的台灣原住民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1a2 的頭像
    m1a2

    決定長住台灣的北極熊

    m1a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